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青霉素内用,提纯技术非常的重要,而且培养皿的方式不适合大规模生产,随着大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长足进步,许多的技术不再是可以随便突破的。
每项技术的突破,背后代表了体系的进步,在大量体系的进步下,才有了单独技术的突破。
例如青霉素。
青霉素的发现,到真正的提纯,以及工业化生产,哪怕是二战时也没有普及,在现代才取得了大成功。
朱高炽下了旨意,要求给予李成贤团队所有的支持。
连皇帝陛下都惊动了,许多的学者内心反感,认为皇帝是因为年纪老了,害怕死亡,所以才有这样的行为,科学的发展是需要用科学的眼光的,绝对不是统治者好高骛远的事情。
但无论学者们如何想,来自于朝廷的支持让李成贤团队成为了大明实力最强大的科研团队。
无数的资金,人力,武力不计其数的投给了李成贤。
金州工业区为李成贤专门成立了培养青霉素的工厂,调去了几百名工人,每天从事一项简单的工作——培养青霉素。
没有足够多的合适的容器怎么办,金州工业区专门制作生产了一大批的容器。
整个工程变为了霉菌工厂。
工业区的工人们,把霉菌工厂的工人们笑称为霉菌工人。
从提取到稳定,乃至水溶液的辅助发明,不计其数的研究和投入,三十余岁的李成贤压力巨大,才几年的时间而已头发掉光了。
此时。
传来了朱高炽病重的消息。
人们都知道,这是皇帝身体不好了,病急乱投医的行为。
“以前的皇帝怕死,所以求仙拜佛,现在的皇帝虽然伟岸,可以无法免俗,只是不再迷信,却又迷信了科学,科学也不是万能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