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经过柳氏母女的事,两人都发现以往的收徒仅限女子的确让人望而却步,若加上家属陪同呢?
第一步总是艰难的,她们刚开始把条件放宽一点,未尝不是好事。
卢婉蓉摆摊回来听到两人主意赞同点头:“这倒是,我们那偏远,愿意闺女学技的人家定是疼女,若是加上这条!”
她看向苏鸢笑出声:“怕还真应了你那句,满村学子呢。”
苏鸢得意抬起下巴。
收徒告示在翌日全数更改,很快就有带着女儿上门拜访的人家。
第一波来的几乎都是贫困人家。
冬日马上要来了,苏鸢这个收徒告示既包吃又包住,哪有这种好事,一传十十传百,城外的都闻风而来。
不出三日,苏鸢已经筛选满十人。
第一波她不要求太多,因为建立作坊她也是第一次,可能中途还有许多规制需要完善。
她虽然想找那种识字又手脚灵敏的普通人家,可她知道,那些人家可能也在观望。
苏鸢有信心,一年后,这些人听到这十人带回的消息,一定会放弃八成忧虑。
又是两日,苏绰带着十一位女子前往胭脂铺所在的左大街,寻工匠所登记。
一些匠人收徒根本不会登记,因为登记需要缴纳管理押金,也会受工匠所保护和限制。
陪同学徒的母亲或父亲,见苏绰带着一行人真的前往工匠所登记心立马放了大半。
工匠所类似于商会,是所有工匠组成的圈子,士农工商每个阶级在当地都有圈子。
当然除了奴籍或罪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