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位倒爷在苏老头心中是有情怀的,正所谓盗亦有道,他们才是真正地把实惠让给普通老百姓的人。
他很快写了一份“举报信”
给“泥材村”
,“亲爱的泥材村生产队,你们恐怕不知道最近有人在收购你们的粮食,两块五毛钱一斤的粮食,收购价六块一斤。
六块一斤这转手得倒卖多少钱才能回本呢?我想你们也不希望自己的一片心血被糟蹋,请同志们务必引起重视!”
……
上沟村。
苏叶很快收到了反馈,收到这样的消息她不算惊讶。
有利润就会有资本的追逐,现在是有市场就会有倒爷……不过,六零年代倒卖粮食真不怕被抓?苏叶都时常担心哪天一觉醒来,国安局的同志忽然上门□□。
这些粮食凝结着阮儒良的血汗、有一群学生的汗水,苏叶绝不能容忍他们的血汗被人践踏。
很快,苏添文和李先进等等“二级销售商”
,收到了来自“泥材村”
的小纸条。
“亲爱的同志,我们是来自‘泥材村’生产队的人。
我们和广大的华国人民一样有着一颗为祖国奋斗、效力的心,希望解决目前的贫困问题。
‘泥材村’承诺以后粮食绝不涨价,但我们近来发现有人把粮食倒卖以赚取利润,如果有这样扰乱市场价格的行为请反馈给我们,这些同志将会被我们取消买粮资格,各位自珍自重,且行且珍惜。”
苏叶扔完信就撒手不管这件事了。
国家暂时管不了她,还能管不了别的胆大包天的行为?这个节骨眼倒卖粮食的行为就跟戳国家的肺似的,举报一个抓一个。
苏叶还勉强算是粮食的生产者,这种人就是纯粹的倒爷。
日子如流水,渐渐地他们来到了霜降前的一周。
霜降节气的前两天,阳光明媚、日头正好。
阮儒良决定收获了地里的红薯,上沟村的一大队很兴奋。
他们划拉了两片土地给外人种红薯,被人戳着脊梁骨笑话了大半年。
听苏叶老师说,这些红薯亩产量至少有六千斤,假如真有这个产量他们一大队就能彻底扬眉吐气了。
有经验的农民心里都明白红薯不可能达到这个产量,他们种了几十年的红薯了心里都有数。
只要这批知青能收获三四千斤红薯,这地划给他们就算值了。
所有人等着看丰收,也有的人等着马根生发话明年不让这群知青继续胡闹。
刘刚带着一伙知青小心翼翼地松土,顺着红薯藤采收。
这片原本不算肥沃的土地,在阮儒良精心地伺候下变得黑亮肥沃,一锄头挖下去可能还会挖出蚯蚓。
因为他每天都在晒猪鸡鸭的粪,把它们制成有机肥,一片田施肥,另一片不施肥、作为对照组。
马根生和父亲也站在田埂边上一起收获,马支书是种田的老把式了,挖红薯挖得很利索,轻而易举地就牵出一根藤下的所有红薯。
他越看眼睛越热,阮老师种的红薯是出乎人意料的肥大、健硕。
两个巴掌合起来才能捧住它,它是普通红薯的两倍大。
老支书在田埂边的小溪随手洗了红薯,一口咬下去。
“嗯,不渣,甜得很!”
他笑得合不拢嘴,“恭喜阮老师!
这红薯好大啊,我敢保证这亩地至少得有四千斤!”
四千斤的红薯已经很了不起了,往往只在风调雨顺、农民精心伺候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丰收。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