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八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7章 狗屁文治武功宗藩问题求追读(第1页)

龙椅上,朱元璋也听得直摇头。

“照你这么说,这朱瞻基哪里有什么武功?南北皆丢失大片领土,也就平了两场叛乱。

还好圣孙、六边形战士,真是徒惹人笑话!”

“文治呢?文臣如此吹捧于他,这朱瞻基文治方面总有点成绩吧?”

文治?

刘宽不得不再次搜刮脑海中的记忆。

别说,让朱元璋这么一提醒,他确实想起更多关于朱瞻基的事。

“文治方面微臣只记得四件事,其一是完善内阁,授予阁臣票拟之权,使内阁初步成为大明国事决策机构。”

“其二设立内学堂培养宦官,又授予司礼监太监批红之权,以辖制内阁、六部。”

“其三,改革吏治,增加督察院御史权柄,完善督抚制度。”

“其四,进一步削藩,确立了后来大明朝安置藩王的制度···”

说到这里,刘宽神色逐渐变得古怪,话语也停了下来。

朱元璋注意到刘宽的异样,问:“怎么了?莫非是身体不舒服?”

刘宽摇头,“并非身体不适,而是微臣忽然觉得,方才所列朱瞻基文治四事中,培养宦官干政以及削藩一项上其实颇受后世诟病,甚至可以说为大明埋下了祸根。”

朱元璋听了,哼道:“培养宦官用以辅政本就是取乱之道——历代宦官干政之祸史书写得清清楚楚,咱看朱瞻基那小子是昏了头,才行此策。”

“至于削藩之事···听你先前所讲,不仅允炆即位后削藩,老四夺位后也继续削藩,后来朱瞻基在位时又有藩王叛乱。”

“也不怕跟你说实话,知道这些事后,咱心里已经在反思,这封藩之策是否不对。”

其实早年朱元璋定下分封诸子为藩王的政策时,便有不少朝臣以汉代“七国之乱”

、西晋“八王之乱”

为例,进行劝谏。

他不听。

这几年随着秦、晋、燕三大塞王相继就藩,各掌握三支护卫军队,兵马数量具在一两万间,于是又有文臣进谏,劝他“减其卫兵、限其疆土、节其都邑”

他表面没听,却从另一方面制定了诸多措施,以减少藩王叛乱的可能。

如藩王之间不得私下来往,一王入京之后另一王才可来,等等。

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不曾想,他故去之后竟还是发生了靖难之役,老四一脉更是发生毒害父亲、谋反叛乱、炙杀亲叔这般不孝不仁的丑事!

他朱元璋是有一股子牛脾气,是很执拗,却不傻。

既知道了分封诸子之策会带来那般不忍言的祸事,他如何还会固执己见?

也正因此,他此时才觉得朱瞻基那小子继续削藩不算有错。

刘宽很惊讶。

他没想到老朱竟会当场认错、反思。

回过神后,他便道:“陛下,在后世人看来,如陛下现在这般分封诸子于国内,授予军权乃至节制周边兵马的权利,确实不可取。”

“但是经由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连续削藩最终形成的大明藩王安置政策,却更加被后人诟病——陛下可知后世人是如何评价的?”

反正殿内没别人,话又讲到了这里,刘宽忍不住想给老朱来点刺激的。

朱元璋意识到不是什么好评价,但还是板着脸道:“尽管说。”

刘宽本想直言“把大明宗藩当猪养”

,可注意到老朱的脸色,他到底怂了下。

改口道:“经朱瞻基之手最终成型的宗藩政策,在后世人看来,完全是将大明的宗藩当做废物、国之蠹虫去养。”

热门小说推荐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扶摇直上九万里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路扶摇

官路扶摇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

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千里宦途

千里宦途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步步升云

步步升云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