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毛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就好像没听见朱元璋这番话般。
因为朱元璋在让他安插谍探监视百官时,便告诫他要恪守的一些原则。
其中一条,便是不得妄议国事、干涉朝政。
他和麾下那些人只是皇帝的耳与眼,至多偶尔充当下爪牙,绝非口舌,更不可妄图影响皇帝的想法与判断。
果然,朱元璋并未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也未说要如何处置他奏本里列出的那些文臣,而是道:“再派人手去市井、去城外,探听下普通百姓对‘禁止缠足’之事的看法。”
“不论是探听到什么,都记录下来,好与坏朕自会分辨,可听明白了?”
“微臣明白。”
“退下吧。”
“是。”
在毛镶退出奉先殿后,朱元璋轻敲着那份奏本,神情变得很平静。
根据毛镶麾下人手的探查,百官中私下里非议“禁止缠足”
之事的其实是少数,大多数人官员、勋贵的态度是不在意,至多是有少许疑惑。
所以朱元璋对少许文官私下里非议之事,其实也没那么在意。
他更在意的是毛镶及其手下那批人在此事中的表现。
他已经决定成立锦衣卫了。
但既然从刘宽那里了解到后世厂卫的许多事及得失,他要成立的锦衣卫自会与原本历史上不同。
刘宽重阳那日评价大明厂卫的话不好听,却也发人深省。
厂卫一开始便该精准定位为谍探机构,是皇帝的耳目,而非口舌或爪牙。
另外,既是耳目,那么不仅要监察大明内部,也要能探知外敌情报。
以前探知敌情之事是完全由军队负责的,如今思来倒是有些不妥,天子应该直接掌握一支能探知外敌情况的队伍。
最后,既然后世能弄出东厂、西厂、内行长与锦衣卫相互制约,就说明这类谍探机构本就需要制约。
限制其职权是制约的一种方法,设立类似的谍探机构也是一种方法。
因此,朱元璋的初步想法是一次性设立两卫、两厂。
设锦衣卫,令其负责监察大明的文武百官、豪绅商贾乃至贫民百姓,充当他对内的耳目。
设明光卫,负责潜入大明周边国度及各方势力中,探查这些外部势力的种种军政机密,乃至密谋策划,以行动搅弄风云,达成有利于大明之事。
再秘密设立东缉事厂,专门负责培训秘谍,并安插秘谍于锦衣卫、文武百官之中。
也即是说,东厂主要责任是监察锦衣卫,其次是文武百官,豪绅商贾百姓则不在其监察范围内。
最后秘密设立西缉事厂,专门负责培训谍探安插于明光卫及东厂人员之中,只负责监察明光卫与东厂,其他事一概不准涉及。
因为是初步想法,在正式设立两卫两厂时,可能还会有一些改动。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