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下午接受蔡琰的提问、由蔡琰记录辨析注释的内容。
蔡琰也还算知恩图报,知道跟着李素做学问,也能捞到自己的著述,对李素非常礼貌,完全形成了对师兄应有的尊重。
每次李素想得神思疲乏了,蔡琰都会亲手帮李素温酒喝提提神、弹弹琴催催眠,以便让李素恢复精力后,再重新拉着李素做学问、把他的精力再次榨干。
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在问对的过程中,李素也琢磨明白了一些意外收获:这种事儿,实在是太适合由蔡琰来做了,换个人恐怕还扮演不好这个提问者的角色。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殿兴有福论》一旦公布天下、被朝廷认可之后,很多问题,当世大儒是不敢问的。
所以李素根本不可能指望其他大儒跟他辩论。
这跟此论的政治性质有关:你丫盯着朝廷的正统论找反例特例,你想干啥?是想谋反么?
还是至少想为其他蠢蠢欲动想谋反但还不敢谋反的人提供理论依据、给他们壮胆、告诉他们“天谴已经被前一个造反者吸收应验了,你们安全了”
?
外人质疑得太细,很容易被扣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汝视十常侍之剑不利否?
但是,这些反例完全不辨析又不行,如果让大家都不敢说,把对理解的歧义藏在心里,始终不得释疑,也不利于统一人心,正所谓堵不如疏嘛。
比如之前提的那个“张角有没有吸走张举的天谴”
,那就是最容易想到的问题,天下估计至少有几千人会想到。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个蔡邕身边的亲近人,装小白把这些问题问了。
蔡琰才十三岁,小姑娘一个,她问这种问题肯定不会被世人解读为“别有用心、想帮反贼壮胆”
,只会认为她是“天性好奇、纯粹好学”
,毕竟哪有女儿反对亲爹的学术理论的。
而且她的问题都是李素轻易解答了的,就像《庄子》上那个负责捧哏的惠子一样,质疑力度刚刚好,又不会有强到李素无法化解的毒性。
简直就是一针灭了活的安全疫苗,尺度刚刚好,既不会让本体病变,还能补上免疫漏洞。
学霸师妹工具人真香!
如此这般,三人精诚合作,忙碌到十月底,《殿兴有福论》和《蔡李公问对》的初稿,终于先后问世了。
大伙儿最后斟酌了一遍,把两套内容都交给甄家的工匠雕刻。
大约十一月初,成品的书就印出来了。
看着墨香未散的著作,李素的眼神闪过一丝厉色。
把这套书的内容宣传出去,再配合刘虞的军事压力和利益诱惑,三管齐下,是时候送反贼上路了!
请记住本书域名:。
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qu9.。
qu9.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