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两位官员方才眼中的神情是凝重,此刻,则是变成了惊恐,手上用力猛拽曹充术,“好贼子!
随我们走!”
“贼子?哪来的贼子?”
见两人铁了心的要弄自己,曹充术也懒得和他们废话,已经在心里合计等会龙王回归打脸的戏码了。
猛地用力甩开两人,曹充术负手而立,“不用你们抓我!
我自己去!”
二人被曹充术的王霸之气镇住,动作很帅,但要不是赤身就更好了。
“廷尉署往哪走?带路!”
大司农署难题一解,外宫振奋,无异于久旱逢甘霖,他们也没法不振奋,毕竟还等着开工资呢。
西汉官员工资,纵观整个古代,都是t0级别,无论是高级官员,亦或是基层官员,都能依靠俸禄养活一大家子,这也与汉时粮食有极强的购买力有关。
汉家制度充满人性,给官员开高工资,就是要“高薪养廉”
。
唐朝的官员俸禄与汉朝相仿,宋朝的官员俸禄为历代最高,但单论幸福感而言,是远不如汉朝的,原因有二,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第一,汉朝的俸禄只发粮食,唐宋时是钱、布、粮混在一起发,无论是钱还是布,都远不如粮食值钱,折算汇兑间的损耗都算在官员自己身上,而汉朝则是一步到位,直接发放粮食,用钱买粮不合算,用粮换钱可就太合算了。
另外,粮食的购买力,一直是硬邦邦,无异于现代的黄金,甚至要比黄金还能打。
第二,总体而言,汉朝的经济一直处于一个平稳阶段,直到西汉末,钱才开始大幅度贬值,唐宋商品经济发展,加上外部原因,各种商品一直起伏不定,价格也是忽高忽低,给官员的俸禄虽高,实际上,每年能买到的东西都不一样。
汉朝则不同,夸张一点的说,在高皇帝时汉朝官员俸禄能买什么,在武帝时也基本差不多,时至刘据一朝,官员俸禄则更多。
说实话,官员俸禄是多开还是少开,刘据思考了很久。
汉、唐、宋都是高薪养廉的战略,我多给你钱,足够你生存,甚至是优越的生活,你就不应该再贪腐了,这更像是朝廷和官员间的君子协定。
效果也很不错。
所以这群官员会说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的话,无他,皇帝是真养着他们啊!
相对应的,官员们也会对给他们饭碗的皇帝忠臣,有一种主人翁精神。
少给官员开俸禄的典范,就算不说,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明朝。
与前朝不同,明朝奉行的是低薪加上强力贪腐的策略,这与朱元璋的个人境遇有关,他见过了太多贪官,哪怕他是天子,天然上,它依然是小农思想,对官员天生就有一种厌恶,不讨论朱元璋对错与否,单论低薪加贪腐的战略,毫无疑问是失败了。
越是贪腐,官员越贪,明朝贪腐官员的数量,远超其他各个朝代,究其原因,已经被讨论的够多了,朱元璋开出的俸禄,官员们都没办法维持基本生计,他们能不贪吗?毕竟不是人人都有为国奉献的情怀。
而且朱元璋也搞错了因果关系。
在汉朝国家、朝廷和官员是三位一体的,这三者都代表着国家形象。
明朝开始,就不一样了,再有情怀的人也要吃饭啊,朱元璋对官员的低薪策略,只会让大明官员意识到一件事情,皇上没把我们当官员,把我们都当成牛马了。
所以,大明官员说不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这样的话,也越来越没有家国情怀。
综合考量下来,刘据还是选择了高薪的策略。
只不过刘据的高薪,还有一点点门槛,考成法范围内的绩效考核。
每月开俸,是大汉官员最美的日子,大司农署迟迟未算出,官员们本以为还要拖延一阵,却没想到陛下出手,直接就把问题解决了,这远比刘据解决残兵生计问题,来得更有声望,一时,在官员间,又是将陛下的声望推到新的顶峰。
霍光眼中难掩崇拜之情,行礼道,“陛下此举,洛阳尽是万岁之声!
微臣拜服!”
霍光有能力,不,是非常有能力,天花板级别的文官,满天下的去找比霍光还要优秀的官员,恐怕没有了。
那么,霍光都已经这么强了,他还慕强吗?答案是肯定的。
甚至他比其他人都要慕强!
原因很简单,比他强的人寥寥无几。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